對話楊曉明:安波福以“中國策略”驅動智駕未來
作者:
AO記者 關爾
2025-04-30 12:43
4月23日,上海國家會展中心人頭攢動,第21屆上海國際車展在智能化與電動化的浪潮中拉開帷幕。安波福在展臺核心區域打造了一座“中國方案”技術矩陣——從云原生軟件工具鏈到高壓電氣化架構,從端到端智駕方案到AI座艙系統,多款本土化創新產品首次集中亮相,吸引了眾多車企高管、行業專家駐足交流。
此次車展上,安波福高調宣布兩項重磅進展:武漢高壓連接器智能化工廠、英凱博上海自動化工廠及全新的安波福中國主動安全產品線智能黑燈工廠將于年內落地或投產,前者將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高壓產品生產基地;同時,風河上海軟件中心研發的國產實時操作系統(RTOS)已獲廣汽等頭部車企定點,其“不含國外管控組件、完全自主可控”的特性,成為現場熱議焦點。
“我們的目標是用中國技術、中國人才、中國速度、中國成本、中國供應鏈,構建起全面、徹底、完整的中國方案。”在開展前夕的媒體溝通會上,安波福中國及亞太區總裁楊曉明如是說。
安波福中國及亞太區總裁楊曉明
技術與供應鏈的縱深布局
楊曉明反復強調“在中國,為中國”的戰略核心,他介紹,面對地緣政治波動與關稅壓力,安波福通過技術革新與供應鏈深耕,構建起“軟硬兼修”的本地化壁壘。
面對“復雜的國際形勢是否會導致芯片短缺危機”的提問,楊曉明表示:“通過軟硬件解耦技術,我們能在必要時快速切換芯片方案,確保產品交付穩定。”
這一底氣源于安波福的深度國產化實踐。目前,安波福已在中國建立覆蓋設計、研發、生產的完整產業鏈,已經成功開發了百余家本土核心供應鏈伙伴,國產化率提升迅猛,已將打造核心物料百分百國產化、實現完全自主可控的供應鏈體系樹立為近期新目標。以風河實時操作系統(RTOS)和虛擬化平臺Hypervisor為例,這兩款具有行業底座意義的軟件完全由中國本土開發、知識產權屬于中國,不含國外管控組件。與此同時,楊曉明透露,安波福已與百余家本土供應鏈伙伴合作,國產化率與日俱增。
針對中國市場的極致性價比需求,楊曉明也詳細拆解了方法論:系統化思維、中國規模、中國速度。“因為中國汽車市場目前在全球領先,就有成本方面降本的優勢。”他以融合方案為例,“用一個芯片來負責智駕、座艙、泊車,這就是一個從設計時就已經考慮到了要做一個有極致性價比的東西。而中國速度的加持,讓我們能很快地把新的技術、新的想法融入到最終產品里。”
根據安波福統計的數據,2024年中國最暢銷的20款車型中,12款搭載了安波福的智能化系統。楊曉明也在采訪中直言,“自主品牌業務的增長逐漸超出了合資企業降低的部分。”這一現象印證了安波福本土化戰略的有效性——通過貼近中國客戶需求,安波福正成為自主品牌智能化升級的關鍵伙伴。
全球視野下的中國基地
盡管面臨關稅與技術脫鉤壓力,但在楊曉明眼中,中國始終是安波福“非常重要的業務市場”,以及“下一代產品的研發基地”。中國在新能源與軟件定義汽車領域已領先全球,短期挑戰不會改變長期戰略。隨著年內武漢、上海兩座工廠的投產及全新的主動安全產品線智能黑燈工廠的落地,安波福將進一步完善自有生產布局、強化本土交付能力。
在助力中國車企出海方面,安波福當前聚焦歐洲與“一帶一路”市場,不僅能夠直接為客戶提供技術和產品,還能提供多維度服務,涵蓋路試數據采集合規、海外數據中心及數據處理、當地化的快速車輛維護、突發事件快速響應和處理、ISA法規測試和NCAP歐洲預認證等方面,全力為車型開發、驗證、認證和上市提供一站式定制化支持。這些都是出海的主機廠單槍匹馬難以實現的。
對于北美市場,楊曉明坦言資源稟賦和市場偏好不同。“不光是新能源汽車,我們在美國擁有強大的燃油車布局”,若中國車企未來進軍北美,安波福也能提供支持。此外,安波福計劃至2027年實現中國供應鏈的全球覆蓋,支持本地客戶出海布局,通過植根中國的本土化能力,將融合共生共贏關系提升到新廣度和新深度。
面對“中國汽車產業是否進入加速淘汰賽”的提問,楊曉明給出了辯證視角:“市場整合已討論十年,但中國獨特的體制為多元玩家提供了生存空間。”他認為,智駕領域不會出現“贏家通吃”“需求多樣化與技術路徑差異,讓不同企業都有機會。關鍵在于能否快速試錯、持續創新”。
記者手記
從技術自主到生態共榮,從成本優化到全球賦能,安波福的“中國策略”不僅是本土深耕,更是以中國為基地參與全球競爭。正如楊曉明所言:“中國市場的整合會持續,但只要企業能存活,就有機會。安波福要做的,是成為他們最值得信賴的伙伴——用中國的技術、速度與供應鏈,定義下一個十年的智能汽車浪潮。”
上一頁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