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經濟產業化又下一城,“時間的士”即將起飛
作者:
AO記者 關爾
2025-08-27 21:13
近日,時的科技在安徽省蕪湖市灣沚區正式開工建設其首個E20 eVTOL智造基地,這不僅標志著時的科技從關鍵技術攻堅階段邁入產業化新階段,更意味著中國低空經濟加速駛入產業化、集群化發展的快車道。
低空經濟熱潮涌動,時的科技乘勢而上
近年來,低空經濟在全球范圍內迅速崛起,成為大國競逐科技制高點和經濟新增長極的關鍵領域。2025年3月,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明確提出“推動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新興產業安全健康發展”,將其正式納入國家戰略。隨之,國家發改委牽頭多項配套政策,各地政府積極響應。據統計,2025年第二季度全國共出臺低空經濟相關政策110條,其中地方政策達106條,覆蓋空域管理、基礎設施和產業扶持等多方面,推動行業進入政策紅利期。
市場數據同樣顯示出蓬勃活力。根據航空產業網統計,2025年4月低空經濟領域采購事件達280起,金額約7.77億元,環比顯著提升。預計2025年中國低空經濟總體市場規模將突破1.5萬億元,并在未來十年保持15%20%的年均增速。企業數量也呈爆發式增長,截至2025年5月,相關企業存量超過8.65萬家,僅前四個月新注冊企業就達9200家,同比增長200%。
eVTOL作為低空經濟的核心載體,因其純電驅動、低噪聲、高安全性及高效運營特性,成為城市空中交通(UAM)的主流方向。特別是傾轉構型eVTOL,在載重、航速與經濟效益方面優勢明顯,被普遍認為是最具商業化潛力的技術路線。
時的科技首個E20 eVTOL智造基地開工現場
時的科技自2021年成立以來,以“時間的士”為理念,聚焦傾轉旋翼載人eVTOL的研發,整合航空工程、電動化與人工智能技術,快速成長為該領域的創新代表。公司已完成6輪融資,融資金額超1億美元,2025年3月獲得由上海大零號灣創投與紫峰資本聯合投資的B+輪戰略融資,為企業研發與擴產提供強勁動力。
其明星產品E20 eVTOL,采用傾轉旋翼構型,最高時速320公里,設計航程200公里,可搭載5人,具備高性能、長續航與低運營成本(每公里人均約3到4元)的復合優勢。該機型搭載由時的科技與中航工業計算所聯合開發的智能飛控系統,引入AI算法實現高精度自主飛行控制,為未來城市空中交通提供安全、智能且經濟的解決方案。
2027年首批交付,空中出租車不再遙遠
盡管低空經濟前景廣闊,但仍面臨基礎設施、關鍵技術、應用場景與政策協同等多重挑戰。針對這一話題,時的科技聯合創始人兼CMO蔣俊多次指出,產業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回歸商業本質,即精準識別需求、保障全鏈健康發展、堅守安全底線。
時的科技聯合創始人、CMO蔣俊出席上海低空經濟產業創新大會
在需求層面,時的科技明確聚焦兩大核心場景:低空旅游與空中出租車。在前不久舉辦的上海低空經濟產業創新大會上,蔣俊表示,“eVTOL應用潛力廣泛,但產品特性決定了必須按場景定制。景區觀光和城市通勤是當前最具規模需求的方向。”因此,E20的研發嚴格圍繞真實應用需求展開,確保產品與市場的高度匹配。
另一方面,蔣俊強調產業鏈協同盈利的重要性:“如果運營商無法盈利,整個產業將難以持續。”時的科技致力于通過技術創新和規模制造不斷降低整機成本,提升產品性價比,保障上下游伙伴的利潤空間,此次蕪湖智造基地的建設正是該戰略的關鍵一步。基地首期占地70畝,規劃兩條產線,年產能200架,通過數字化制造與測試系統實現高效、標準化生產,為后續大規模商用奠定基礎。
面對行業存在的“過熱”跡象,蔣俊呼吁理性投入、扎實研發:“適航取證是產品走向市場的核心關卡。”時的科技自2023年獲得型號合格證(TC)受理,2024年簽署適航審定合格基礎(G1),2025年簽署符合性計劃(CP),計劃于2027年前完成TC取證并實現首批交付。公司拒絕盲目多元化,堅持“先做穩一款產品,再逐步拓展型號”。
安全是低空經濟的生命線。蔣俊指出,“我們必須嚴格遵循適航標準,交付安全可靠的產品,保障每一位用戶的出行安全。”時的科技在飛控系統、動力裝置和結構設計方面均采用航空級冗余設計,并通過大量仿真與實測驗證產品的可靠性與魯棒性。
Autocraft(左)與時的科技(右)簽約
在國際化方面,時的科技積極布局“一帶一路”市場,尤其重視中東與東南亞地區。2025年7月,公司與阿聯酋企業Autocraft簽署10億美元訂單,將供應350架E20用于低空旅游和城市通勤。這一合作不僅體現國際市場對中國制造的認可,也為中國eVTOL標準“出海”開辟道路。蔣俊特別提到,中阿民航局簽訂的適航合作協議,為中國eVTOL走向海外提供法規支持。
他指出,中國企業必須走出去:“海外市場競爭相對較小,利潤空間更優,是實現品牌全球化與標準輸出的必由之路。”
記者手記
時的科技E20智造基地的開工建設,對于低空經濟產業的發展有著重要意義,該項目有助于提升eVTOL的生產效率與產品一致性,降低成本,推動商業應用場景加速落地。與此同時,基地建設也有助于吸引電機、航電、復合材料等上下游配套企業聚集,形成產業集群,提升產業鏈韌性與協同效率。
展望未來,伴隨適航認證進程加快、產業化陸續落地、國際合作深化和應用場景的不斷豐富,中國eVTOL產業正迎來歷史性機遇。就如蔣俊所言,作為行業領軍企業,時的科技將繼續聚焦技術創新、安全可靠與商業可持續,推動低空交通從愿景駛入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