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俠:產業集中度回升還需時日
作者:
汽車觀察
2024-11-15 22:19
【本文摘自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汽車行業委員會會長、中國國際商會汽車行業商會會長王俠在2024廣州汽車發展高峰論壇上的開幕致辭】
近年來,汽車市場越來越“卷”,我們汽車人都在為未來的種種不確定性而困惑。
其實仔細一想,大的趨勢性的東西都是確定的,不確定的是速度、節奏、周期和格局的變化。比如,全球汽車產業大變局的浪潮繼續向前是確定的,新能源汽車的占比繼續提升并在全球不斷普及是確定的,智能化繼續提速是確定的,全球化發展的戰略方向也是確定的,當然,競爭永遠不會停止更是確定的。
這些確定的東西已毋庸贅述,今天我主要想談的是,在不同的階段、不同的年份,這些大的趨勢會出現怎樣的波折和新的特點。
第一點,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對產業集中度的影響值得關注。
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10月,我國汽車銷售累計完成2462萬輛,同比增長2.7%。其中,汽車銷量排名前十的企業(集團)共銷售2086萬輛,集中度為84.7%。這個比例從十年前的2014年到2020年,一直維持在89%到90%左右,2021年開始降到86%,2023年降到85%,今年又有所下降。而我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也正是從2021年開始大幅提升,從5.4%一下子漲了8個百分點。
2014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不到10萬輛,滲透率僅為0.32%,今年1-10月接近40%,乘用車單月甚至超過50%。正是眾多新能源車企的崛起和新能源車滲透率的提升攤薄了銷量。和燃油車一樣,新能源汽車同樣需要經濟規模,所以從這個角度看,激烈的市場競爭和淘汰賽還會繼續,產業集中度重回上升通道還需時日。
第二點,智能化會不斷向深度和廣度演進,但技術路線還遠未成熟,核心技術的突破遠未停止。
目前,國內市場L2及以上智能駕駛裝機比例已達50%左右。截止2024年8月,我國已累計發放自動駕駛汽車測試號牌1.6萬張,開放了長達3.2萬公里的公共測試道路,更高級別的智能駕駛已箭在弦上。此外,AI大模型上車又給智能化技術帶來了全新的可能性,混動技術、固態電池、氫燃料電池技術的不斷突破,也會給電動化、智能化帶來新的可能性,甚至帶來技術路線的調整。所以說,技術的比拼依然是汽車下半場的主旋律。
第三點,中國汽車品牌的市占率還會繼續上升,但不會重走原來的低端化道路,反而高端化趨勢越來越明顯。
在去年突破50%之后,今年1-10月,自主品牌乘用車市場份額繼續大幅提升,突破了60%大關。更可喜的是,自主品牌在高端市場的占比也在提升,與4年前相比,20萬~30萬元以上車型市場份額從14%提升至18%,30萬~40萬元以上車型從7%提升至11%。雖然比例依然較低,但向上的趨勢已十分明顯,向上的空間也很大。
過去五年內,我國乘用車零售均價持續提升并穩定在15.1萬+的水平以上,這一現象看似與價格戰的預期相悖,實則反映了中國汽車消費升級和產品結構向上優化的成效。
第四點,國際化是歷史性大趨勢,但短期內的曲折不容小覷。
2021至2023年,中國汽車出口每年增幅保持在50%以上甚至超過100%,但進入2024年后,增速明顯放緩,今年前10個月的增幅不足25%。最近,美國大選又給國際政治經濟環境帶來新的不確定性,可以肯定的是,汽車出口會面臨更嚴苛的挑戰。
面對新的困難,我們一是要堅定信心,相信國際化大趨勢是歷史的必然,也是經濟規律的要求;二是要繼續高度重視,因為盡管出口增幅會逐漸降低,但還是比國內市場增幅大一個數量級;三是要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繼續鞏固產品、技術、成本、服務等方面的優勢,并構建起體系化的國際競爭能力。
廣州車展,2024廣州汽車發展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