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網聯技術如何為產業賦能?
作者:
汽車觀察
2024-11-15 22:26
高階智能駕駛、智能座艙、芯片、操作系統、三電系統、智能底盤等領域都有哪些可圈可點的進步?NOA現狀如何?端到端大模型如何影響自動駕駛的技術進步?Robotaxi帶給行業的影響有哪些?
11月15日下午,在2024廣州汽車發展高峰論壇——“技術賦能產業”研討會環節,普華基礎軟件副總經理兼戰略研究院院長張曉先, Caresoft Global公司CEO Mathew Vachaparampil,元戎啟行副總裁、技術合伙人劉軒,車凌科技副總裁鮑森,如祺出行副總裁文為等嘉賓,在無錫車聯天下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楊泓澤的主持下,圍繞上述話題進行了深度互動和思想交鋒。
張曉先:三大操作系統安全車控是基礎
張曉先指出,根據功能和應用場景,汽車操作系統至少可以分為三種不同的類型:座艙OS、智能駕駛OS和安全車控OS。其中,座艙OS如阿里的OS和鴻蒙OS,主要負責提升人機交互體驗;智能駕駛OS側重于數字計算、算法和算力,通過傳感器數據進行決策;小滿OS屬于第三類操作系統,專注于安全車控,確保汽車行駛的精確控制。
普華基礎軟件副總經理兼戰略研究院院長張曉先
張曉先強調,在智能化快速發展的背景下,汽車不僅需要優秀的人機交互和智能駕駛功能,更需要一個穩定可靠的安全車控系統作為基礎,以保障汽車智能化的穩定發展和安全性。
Mathew Vachaparampil:中國在電動車供應鏈方面優勢明顯
Mathew Vachaparampil指出,中國電動車在全球市場中具有顯著的成本優勢和競爭力,這得益于中國強大的供應鏈、豐富的礦產資源以及市場的快速發展和成熟度。
Caresoft Global公司CEO Mathew Vachaparampil
Mathew Vachaparampil進一步強調,中國在電動車供應鏈方面的優勢很明顯,尤其是在電池領域。中國擁有龐大的供應鏈和豐富的礦產資源,這在電池制造成本上為中國電動車提供了顯著的優勢。此外,中國電池企業在開拓電池供應鏈脫碳路徑方面具有獨特優勢,這可能成為它們未來的競爭優勢所在。中國電池企業積極探索電池生產過程的脫碳做法,以節約長期成本,這進一步鞏固了中國在全球電動車市場中的地位。
劉軒:城市NOA或明年普及
在劉軒看來,智能駕駛技術已成為消費者選購汽車時的重要考慮因素。中國市場對智能化的需求全球領先,消費者對先進科技的喜愛推動了智能駕駛技術的發展。當前,中國消費者對智駕技術的評價直接且真實,這種市場反饋促使技術不斷進步和迭代。元戎啟行通過端到端的機器學習方式和即將推出的Vision-Language-Action Model,將進一步提升智駕體驗。
元戎啟行副總裁、技術合伙人劉軒
劉軒預測,隨著技術的進步,城市NOA功能可能在明年會在20萬以下的車上普及。這種快速的技術迭代和市場響應,顯示了智能駕駛技術在汽車行業中的快速發展和巨大潛力。
鮑森:技術融合具有雙向性
鮑森認為,市場上對先進技術的快速響應是一個雙向的過程:一方面,技術的發展推動了跨域融合的演進;另一方面,消費者對技術體驗的需求和習慣也在推動這一進程。他強調,這種技術融合不僅是一種趨勢,而且是一個正向的發展過程,它涉及到從標準制定、安全性考量到模塊化設計等多個層面的整合。
車凌科技副總裁鮑森
如何在保持成本效益的同時,滿足車企的多樣化和差異化需求?鮑森提到,他們會在座艙開發中采用通用的開發模式,同時為車企提供定制化服務。這種平衡了通用與定制化的方法在降低開發成本的同時,也能夠滿足不同客戶的具體需求,進而實現產品的個性化和差異化。
文為:自動駕駛共享出行將影響新車銷量
文為認為,盡管自動駕駛共享出行可能會減少一部分人群對私家車的需求,但并不意味著當前的汽車保有量已經滿足了每個家庭的需求。他指出,中國的汽車保有量與西方國家相比仍有差距,而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使得共享出行成為一種經濟高效的選擇。文為預計,隨著自動駕駛車輛成本的下降,它們將能夠替代司機,從而可能達到一個拐點,進而影響新車銷量。
如祺出行副總裁文為
文為強調,自動駕駛技術不僅能解決效率和安全問題,還能通過大數據分析改善擁堵狀況。他提到,自動駕駛車輛可以24小時運營,實現隨叫隨到的服務,這將大大增加車輛的社會效率。此外,隨著車輛功能的增加,如辦公和社交屬性,可能會對車輛需求產生額外的增長。
無錫車聯天下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楊泓澤(左一)
楊泓澤在總結發言時強調,汽車產業生態旨在通過技術創新和產品差異化,推動中國企業從低端的價格競爭轉向高端的價值和體驗競爭。他指出,中國年輕消費者的需求、OEM車企的意愿以及臺上伙伴們的前瞻性和努力,共同為中國車企和用戶提供了優質的產品和服務。
下一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