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底盤橫掃全球客貨兩運,祺跡模式的奇跡到底是什么?
作者:
2025-08-14 17:05
作為車規級智能汽車數字化基礎設施解決方案提供商,祺跡是廣汽“祺”字輩中最特別的一個:其商業模式在行業內“獨一無二”,沒有任何一家完全相同的競品企業。
2025世界智能汽車大會現場,祺跡汽車總經理肖寧在接受專訪時,對“獨一無二”的解讀是“類似的有,但完全一樣的沒有。”肖寧的介紹中,祺跡汽車主要是為商用車下半場提供基礎服務,總結起來有四個特點:
一是公司所有產品都是基于一個底盤架構來完成,包括出海產品;二是業務范疇覆蓋客貨兩運,以及出行服務、城市服務;三是產品為無人化,除了整車,還提供底盤以及技術等解決方案;四是生產包括海外工廠等重資產委托外部組織,祺跡專注于數字化底盤的研發和創新。
據介紹,祺跡目前已有三款產品,雖然其中出海歐洲的電動化LCV還在測試階段,但樣車已經運往海外進行展示推廣。
肖寧表示,祺跡未來主要是做智能汽車基礎設施解決方案提供商,待時機成熟時不排除會考慮上市,募資做更前沿技術的研發和引領。這也是廣汽對祺跡的期望。
數字化底盤為核心,主要是車規級
商用汽車觀察:祺跡聚焦整車新物種研發與銷售,包括核心零部件、數字化以及新能源輕商,具體業務范疇是什么?這里的新物種特別是整車新物種怎么理解?
肖寧:我們做了很多創新,車型新、賽道新、模式也新,核心業務實際上是要打造商用車下半場智能化所需的基礎設施,主要是車規級數字化底盤,而且軟硬件一體。
這些都是新事物,所以我們必須先做一些單品,主要是圍繞三大類業務方向開展:一是集體出行,二是物流運輸,三是城市服務。這三大領域會獨立打造一些單品,數字化底盤的性能優勢通過這些單品展示出來,從而反哺底盤銷量,這是基本商業思路,可以說我們主要業務是圍繞數字化底盤提供綜合解決方案。
商用汽車觀察:您說的單品是指整車產品?
肖寧:是的,我們有三款車,第一款是L60,公共出行小巴或叫微型巴士,支持L2和L4不同級別智能駕駛,全冗余;第二款是無人輕卡,目前是物流行業載貨量最大線控底盤,而且沒有駕駛室;第三款是出口歐洲的電動LCV。
商用汽車觀察:計算過一款產品銷售多少可以達到收支平衡?
肖寧:一般商用車的規律是單品1.5萬輛就可以達到收支平衡,但我們是一個架構,有整車,也輸出底盤,所以我們是計算每年多少臺套,這樣幾個維度疊加起來,可以快速上規模,快速達到盈虧平衡。
覆蓋客貨兩用及城市服務,業內無完全同類模式
商用汽車觀察:輕卡在城市道路實現無人駕駛并不容易,這種情況下祺跡為什么把它作為三大核心之一?
肖寧:無人輕卡是根據客戶需求設計,是為某個頭部平臺客戶定制的車型。有了客戶需求,我們快速響應,一個新物種也就呈現出來。這揭示了這個行業的需求剛剛開始,很多大型園區內部需要這樣的輕卡,也就是客戶的需求,推動了我們的創新。
為什么我們能快速做出這些產品呢?因為我們的底盤是一個模塊化,可以根據客戶需求靈活設計,比如L60,在模塊化底盤基礎上迅速搭建起來。
未來路權的路徑也很清晰,因為Robobus和Robotaxi已經有路可尋,輕卡應該也會按照Robobus和Robotaxi的思路,門檻一定是車規級,然后積累一定里程,包括各地基礎條件達標后,安全員可以移動到遠程,甚至去掉安全員,這個路徑已經在Robobus和Robotaxi走出來了,延伸到輕卡指日可待,但過程必不可少。
商用汽車觀察:祺跡致力于用平臺架構去突破商用車車型界限,祺跡具體是一個整車企業還是平臺公司?與如祺有區別和關聯嗎?
肖寧:分兩層回答,第一是平臺有兩個不同范疇,一般指車型底盤架構,也就是底盤平臺,這個是開發層面的平臺;第二個是如祺出行這樣的智駕運營平臺,各種資源在上面進行多邊交易。
祺跡目前是車型平臺概念,而出行平臺、物流平臺、城市服務平臺都是祺跡的客戶,祺跡為這些平臺客戶服務,為它們做智駕基礎設施。也可以這樣理解,智能汽車如果是一個有機體,智駕平臺做大腦(智駕和調度),我們做小腦(域控)和肢體(可行駛底盤),每個企業都有生態位,祺跡的生態位是做小腦和肢體。
商用汽車觀察:是否可以理解,祺跡的主要客戶是平臺客戶?
肖寧:是的,譬如物流平臺公司等是我們的客戶。祺跡為客戶提供的商務車覆蓋3.5噸到6噸甚至8噸的輕型車,可以說城市里面除了私家車,大部分都可以找到應用場景,為客運、物流、服務都可以提供產品。
商用汽車觀察:這種模式很有創新,但實現起來很有難度?
肖寧:對,實現起來很復雜。
商用汽車觀察:祺跡汽車模式,目前在國內有類似的競品企業?
肖寧:目前完全一樣的沒有,但是想法相近的有,我們這樣疊加在一起,專注于做底盤的沒有。
堅持國內外兩個藍海,海外以LCV為主
商用汽車觀察:祺跡的海外戰略是什么?
肖寧:目前為止我們堅定選擇兩個藍海市場:一是中國的無人物流正在快速爆發,2024年到2025年預計銷量增長近10倍。二是海外電動化物流市場,尤其是以歐洲ELCV為主。
我們為什么會兩個市場都做呢?因為這兩個市場可以用同一個底盤解決,而且這兩個市場都處于拐點期和爆發期。
商用汽車觀察:海外市場重點是哪些國家或地區?
肖寧:重點是像德國、法國這樣市場相對成熟且LCV應用廣泛的國家和地區。
商用汽車觀察:與戴雷的合作公司在德國,是技術出海模式?
肖寧:總部在德國。技術出海還是產品出海,根據海外關稅和區域壁壘來靈活操作,開始整車為主,后面可以靈活調整。
海外戰略我們采取了非對稱戰略,我們的智能底盤根據國內需求去迭代,在海外不做大投資,采取一個輕量化方式。同時,海外需要解決銷售渠道、品牌認知、文化融合等課題,但商用車又需要貼身服務,以及深度定制,所以我們就用了一個創新方式,投資孵化海外伙伴的創業公司,比如戴雷的公司是一個歐洲本地創業公司,但用的是中國的產品力,中國的數字營銷手段。
商用汽車觀察:目前祺跡汽車智能化發展情況如何?
肖寧:我們是智能駕駛基座,自己不做構成大腦的智駕算法,但為實現線控底盤的超凡駕控響應,我們在構成小腦的底盤域控及算法上做了不少工作,尤其是規模化應用,需要全冗余線控底盤。
我們的線控底盤有兩大特點:一是車規級,符合工信部公告;二是全冗余,尤其是去掉安全員之后,需要必備的安全等級,比如制動、全自動轉向,都是冗余設計。
底盤技術持續迭代,祺跡任務是引領行業
商用汽車觀察:解決方案除了自研,還需要生態協同,祺跡考慮哪些生態協同,特別是與廣汽?
肖寧:這些新業態是一個復雜的生態,我們首先是開放態度,開放自駕接口,可以為所有的算法公司定制需要的車。對于平臺公司因為本身有算法,也有運營場景,我們提供定制服務,大家共同促進生態快速成長,因為有量才有生態的迭代和進化。
第二個角度,祺跡底盤通過場景驅動,實現性能自迭代,這也是開放底盤的原因,大家都用祺跡模塊化底盤,可以快速上規模,積累場景,讓底盤性能更好,成本更低。未來數字底盤是一個摩爾定律概念,兩三年就會迭代,但成本還能下降。
廣汽對我們支持非常大,一是供應鏈,可以共用傳祺、埃安的供應鏈。第二是技術,尤其是三電、電子電器等技術。第三是生產和品控,廣汽負責產品生產和品質把關,祺跡專注于研發和銷售。
商用汽車觀察:祺跡在廣汽大商用車戰略里面,擔負一定責任嗎?還是兩個體系。
肖寧: 2024年廣汽商用車戰略發布會上,祺跡發布了L平臺,代表新輕商平臺架構,領程發布了重卡以及皮卡。廣汽希望我們不斷去探索前沿技術,尤其是保持線控底盤的迭代,并帶動起廣汽輕商板塊。
商用汽車觀察:您如何看中國商用未來十年,祺跡將扮演什么角色?
肖寧:商用車本質是降本增效,每一次變革都是成本革命的推動。目前電動化滲透率越來越高,本質是電動化節約能源成本。
接下來一定是智能化時代,有效解決勞動力結構性短缺問題或降低高危崗位風險。
第三是提效,提效要通過數字化運營來實現,包括共享運營,把貴的東西和個性化的東西分開,與集裝箱概念一樣,貴的是“駕”,是車輛可行駛底盤的部分,個性化是"艙",所以第三步也可以叫艙駕分離。
對于未來,廣汽希望祺跡緊扣行業變革,順勢而為,可以一直引領技術體系,包括商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