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世吳永橋質疑引發行業共鳴,智駕免費真的是災難嗎?
作者:
AO記者 李琳
2025-08-14 09:19
“若將高級別輔助駕駛功能免費安裝到所有車型上,將對中國智能輔助駕駛行業帶來災難性的后果。”2025人工智能大會上,博世智能駕控中國區總裁吳永橋這番發言,在內卷的產業背景下引發輿論風暴。
大多數汽車產業供應商和博世持有相同想法,都期待通過軟件技術升級改善企業盈利水平。華為就是軟件收費模式的實踐者,華為HUAWEI ADS(乾崑智駕)高階功能包標準價格為一次性購買3.6萬元,包月720元/月,包年7200元/年;HUAWEI ADS SE(乾崑智駕基礎版)高階功能標準價格為一次性購買5000元,包月100元/月,包年1000元/年。
與汽車供應商對軟件盈利模式的謹慎思考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整車企業對于智能配置的瘋狂加碼。伴隨著汽車產業智電轉型的深入,智能化水平已成為車企提升銷量的核心驅動力。為保持智駕技術領先、爭奪汽車市場份額,整車企業持續加大智能化投入,在傳感器配置、屏幕配置和算力平臺等領域展開軍備競賽。
車企智能化投入有多卷?
激光雷達搭載量是衡量汽車智能化水平的關鍵指標之一。高工智能汽車產業研究院統計數據顯示,2025年1—6月,我國乘用車市場激光雷達前裝搭載交付量達到104.39萬顆,同比增長83.14%,繼續保持高增速。
車載顯示屏的數量直接關系到汽車智能化體驗。緯迪咨詢數據顯示,我國汽車市場2024年全年車載顯示屏裝載量已達4464萬套,并且單車屏幕數量正快速增加。2023年平均每輛車搭載1.74塊液晶屏,2024年平均每輛車搭載1.84塊液晶屏,到2025年預計將增至1.95塊。
輔助駕駛系統的滲透率直觀反映了汽車智能化的普及程度,根據IDC的數據,2024年中國乘用車市場L2級輔助駕駛滲透率為59.7%,而在10萬元以上的汽車市場,L2輔助駕駛的滲透率已經高達70%。
智駕車型價格的下探是智能駕駛技術普及程度與市場接受度的重要體現。根據國盛證券的統計,高速NOA車型最低已降至7萬元。今年2月,比亞迪發布天神之眼智駕系統,基礎版本天神之眼C可實現高速NOA,價格最低已下探至7.88萬元的海鷗智駕版車型。
新能源與智能化的技術發展總是相輔相成,汽車配置之卷,不僅局限于智能化領域,還進一步蔓延至續航與車輛充電速度的比拼上。
2025年,純電動車續航突破1000km已成常態,插混車型更加夸張,部分車型CLTC綜合續航突破2500km,刷新行業紀錄。
閃充技術的推出,讓電動車充電5分鐘即可補充400km續航,平均每秒充電2km。這一速度不僅大幅超越傳統充電方案,更讓電動車補能逼近燃油車加油體驗。
智駕平權與利潤如何平衡?
不過,車企對于汽車產品的瘋狂堆料,并沒有改善汽車產業的盈利水平。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1—6月,汽車制造業利潤率為4.8%,依然低于規模以上工業企業5.15%的營業收入利潤率??v觀2020年—2025年汽車制造業利潤率表現:2020年為6.2%,2021年為6.1%,2022年為5.7%,2023年為5.0%,2024年為4.3%。由此可見,雖然2025年汽車制造業利潤率好于2024年,但仍處于歷史次低位。
與汽車產業整體利潤率下行相對應的,是主流車企巨大的盈利壓力。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18家上市乘用車企的凈利潤總和不足900億元。細化來看,18家車企中凈利潤為負的企業有5家,在盈虧線上掙扎的企業還有3家。換句話說,有將近一半的乘用車企不具備健康的盈利能力。
不僅如此,從乘用車單車利潤率來看,也呈現出下降趨勢。乘聯會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我國乘用車單車利潤僅為1.6萬元,對比5年前的2.0萬元不增反降。聯想到近年來車企紛紛呼吁要高端化、向上走,價格漲了,利潤卻一降再降,引人深思。
當激光雷達從1顆卷到5顆、大模型參數從百億級沖到千億級、智能座艙屏幕從2塊加到5塊以上,汽車智能化的裝備競賽愈演愈烈。與此同時,汽車盈利水平卻持續下降,一升一降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梢灶A料的是,伴隨著市場競爭的持續加劇,價格戰對利潤空間的進一步擠壓,車企在規模擴張與利潤平衡之間面臨的挑戰還將越來越大。
站在行業十字路口,車企瘋狂加碼技術到底是破卷利器,還是卷的另一副面孔?博世吳永橋所說的智駕平權,真的是災難嗎?
8月29日,由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汽車行業分會指導,成都國際車展組委會、汽車觀察主辦的“2025汽車先鋒思享薈”將以“智問下半場”為主題,廣邀業界大咖進行深入解讀和分享,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