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加碼汽車生態引熱議,靈魂之爭過時了嗎?
作者:
AO記者 敬涇
2025-08-19 10:10
近日,廣汽埃安持股華望汽車、另建獨立銷售渠道的信息,持續引發業界對華為與車企合作“第四種模式”的猜想。
不造車的華為,卻在汽車行業有著多種合作模式。與供應商模式、HI模式和鴻蒙智行模式不同的是,華望汽車采用的“雙主導制”,創造性地重構了智電汽車時代生態鏈,打破了傳統車企與科技公司合作模式的局限,為汽車產業生態重構提供全新參考。
據悉,華為在華望汽車項目中深度介入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從用戶畫像構建到智能系統適配均擁有主導權;廣汽則負責生產制造與渠道建設。這種“技術定義+制造落地”的分工模式,既不會失去汽車品牌的主導權,又能夠獲得華為更為深度的技術支持。
更重要的是,華望汽車不僅借鑒了華為IPMS(集成產品營銷和銷售)體系,還同步引入了華為 IPD(集成產品開發)體系,這些源自ICT行業的研發流程,對傳統汽車開發模式可以說是進行了徹底的重構。
當下,智能汽車產業生態模式呈現兩極分化局面:部分車企堅持全棧自研與垂直整合戰略,用以掌握產業鏈核心話語權,比如特斯拉以全棧自研構筑技術壁壘、比亞迪垂直整合掌握產業鏈話語權等。
另一部分車企則選擇與科技公司深度綁定,通過合作快速提升產品競爭力。其中,華望汽車就是車企與華為深度綁定的新范式,意味著廣汽與華為的協同貫穿著每個環節,并非單純的“華為出技術,廣汽造車身”。
這種“體系級”的融合,是否意味著“靈魂之爭”已隨時代發展而過時?華望汽車的成敗,或將成為檢驗中國汽車產業跨界協同創新能力的關鍵試金石,值得整個行業密切關注與深入思考。
與此同時,英偉達、地平線、Momenta等科技公司與車企們的聯盟也在快速崛起。英偉達CEO黃仁勛一年之內三次訪華,釋放兩大重磅信號:H20芯片解渴中國AI算力荒,RTX Pro顯卡降低開發者門檻。他直言:“中國市場不僅是英偉達的利潤來源,更是未來計算架構創新的策源地。”這句話點出了“雙向奔赴”下將重塑全球AI競爭格局。
此外,地平線合作車企數量已超40家,實現中國前十大車企全覆蓋,合作車型數量超300款;2025年,地平線征程6系列將助力超100款中高階智駕車型上市,征程家族總出貨量將突破1000萬輛,成為國內首個千萬級智駕芯片品牌。
另在全球TOP 10車企中,有7家世界巨頭與Momenta建立合作。數據顯示:從2022年起步至今,Momenta累計合作量產車型已超130款;2023年1月至2024年10月,搭載Momenta城市NOA的車型銷量已達到11.4萬輛,市占率超60%;2025年1-5月,搭載Momenta方案的車型銷量突破10萬輛,在城區領航輔助駕駛領域僅次于特斯拉和華為。
選擇“全棧自研”,可牢牢掌控核心技術話語權,但需承擔巨額研發成本、面臨技術路徑押錯的風險;選擇“跨界聯盟”,可降低成本、快速補齊能力短板,但需面對利益分配博弈、技術依賴風險。
這兩種模式是將長期并存,還是終將走向“勝者通吃”?選擇的背后,是智能化“下半場”的終極命題:在技術爆炸與成本高企的雙重壓力下,汽車企業究竟是要做“掌控一切的孤勇者”,還是要做“協同破局的生態共建者”?
8月29日,由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汽車行業分會指導,成都國際車展組委會、汽車觀察主辦的“2025汽車先鋒思享薈”將以“智問下半場”為主題,廣邀業界大咖進行深入解讀和分享,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