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投資100億,李書福發力“第二事業”
作者:
AO記者 陳秀娟
2024-11-22 10:50
“吉利汽車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產品質量可靠,品質、服務受人尊重,其中有一個重要的成功因素就是產教融合。重視包括技師、技工在內的各類職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和人才培養是吉利企業從小到大不可或缺的關鍵要素。”11月21日,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在2024年世界職業技術教育發展大會上如是說。
面向公眾,李書福表態:“為了職業技術教育的國之大計,吉利過去、現在和將來,都堅持非營利辦學。教育是公益性慈善事業,我們一定要長期堅持,把公益性慈善事業做成千秋大業。”
這番話的背后,不僅是李書福對企業發展經驗的總結和回顧,更是對教育事業的深遠思考和對社會責任的堅定承諾。
產教融合:培養實用型人才
李書福的教育理念深植于吉利的企業文化之中,他曾深情表白:“除了造車,教育是我心底最柔軟的情懷。”
自1997年進入汽車行業起,吉利便開始了在教育事業上的探索。面對當時產業人才的匱乏,吉利在浙江臺州創辦了第一所學校——浙江經濟管理專修學院。隨后,吉利陸續創辦了包括吉利學院、三亞學院、湖南吉利汽車職業技術學院等在內的多所院校。
經過近30年發展,吉利已經摸索出一套產教融合的方法論:通過將學校學科、專業、課程設置得更接近產業需求,通過為師生創造“真題真做”機會與平臺,探索解決多層次的“企業人才荒和學生就業難”困境的吉利方案。
落實到實踐中,通過“左廠右校”的校企互通,吉利已經實現了教育與產業的無縫對接。以吉利學院為例,學校緊扣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和企業技術創新要求,依托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產業生態鏈,創辦智能網聯與新能源汽車學院等二級學院,在學科專業建設、課程建設、創新創業教育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其中,車輛工程專業獲批國家級一流專業建設點,機械工程學科獲批四川省高等學校“雙一流”建設貢嘎計劃培育學科。
從最初的校企合作到現代產業學院的建立,再到融入頭部企業的科創體系,如今,吉利教育的產教融合模式已經發展到了3.0版本。在此過程中,吉利為企業自身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支持,更為社會培養了大量急需的應用型人才。
國際視野:共建“一帶一路”教育合作
隨著中國經濟的轉型升級,吉利的國際化視野正在不斷拓展,教育事業同樣如此。通過成立人才發展集團,走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吉利積極推動產教融合、科教融匯與國際合作。
據了解,目前吉利已經在馬來西亞、烏茲別克斯坦等國家建立了合作院校和項目。比如,通過與DRB-HICOM集團簽約,吉利計劃在馬來西亞投資100億美元,目標到2035年形成50萬輛整車的生產能力,同時打造100萬套零部件供應鏈體系,其中50%服務于全球市場。
隨著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數字化轉型打破了時空限制,職業院校人才培養逐步從傳統的知識傳授、技術技能培訓向“數字+技能”教育轉變。在此背景下,為了培養新時代科技型職業人才,吉利自建“芯位教育”線上平臺,與亞洲及其他地區建立起了職業教育合作。截至去年,在歐盟地區已經有十多所院校使用“芯位教育”平臺。
通過以上舉措,吉利推動了自身的國際化進程,同時也構建了一個開放、共享、協同的教育生態,為全球范圍內的教育合作和人才培養貢獻了力量。
展望未來,李書福表示,將繼續支持“芯位教育”與境外高校合作,并持續擴大合作規模,從而開放吉利職業教育資源與世界各國共享,進一步推動全球職業教育發展。
投資未來:堅持長期主義
在李書福的理念中,公益教育不僅是對社會責任的承擔,更是對未來的投資。
一直以來,吉利堅持非營利公益辦學,30年來累計投入資金超100億,建立了7所本專科高校,覆蓋從中高職教育到研究生教育多個層次,累計為社會培養了二十余萬畢業生,其中80%進入相關行業就職。長期、巨額的投入,充分體現了吉利將教育視為千秋大業的決心。
李書福不止一次表示,教育是國家發展的基礎,也是國家最重要的競爭力,發展中國教育事業就是發展中國經濟社會的核心能力,吉利在教育領域只有投入,沒有經濟回報,也不追求經濟回報。教育是公益性的慈善事業,一定要長期堅持,只有用公益的心辦教育,教育才有報國之功,才有為民之利。
對于吉利而言,教育并非主業,但吉利卻通過汽車這一主業,來支持教育。李書福曾表示,吉利既是一個企業,又是一所學校,尤其是汽車制造企業,更離不開技師技工的培養。“吉利的優勢在哪里?吉利憑什么跟其他汽車品牌競爭?我認為到今天為止,我們跟別人不一樣的就是我們有強大的教育培訓系統。”李書福稱。
此次大會上,李書福還分享了三點關于職業技術教育的思考:職業技術教育要基于校企各自資源的有效融合,高效協同;職業技術教育要做好校企各自機制上和結構上底層邏輯的梳理;職業教育要精準投入。
據了解,目前,吉利正在創建職業技術教育的“三個校園”,即跨界校園、跨區校園、并行校園。不僅如此,李書福還呼吁國家出手支持,并歡迎更多國家和地區的院校及企業加入吉利創新的“三個校園”建設中。
記者手記:
一個沒有社會責任心的企業,無法實現永續經營。吉利對于教育的堅守,已經轉化成了其企業發展的強大原動力。
憑借獨特的視角和行動,吉利正在為外界描繪一個職業教育的新藍圖。這個藍圖不僅僅是關于職業技能的培訓,更是關于如何通過教育創新培養能夠適應未來產業發展需求的人才;不僅是對吉利教育實踐的總結,更是對未來職業教育發展方向的深刻洞察。
隨著“三個校園”建設的逐步推進,我們有理由相信,吉利將為職業教育的未來發展打開新思路和新局面,為全球職業教育發展提供新樣本。